編者話: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分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附則,。民法典與每個公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密切相關,。人們向往的美好生活是怎樣的,,民法典就是怎樣的。民法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密碼,,也是我們國家軟實力的核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的,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guī)范,,養(yǎng)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yǎng)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北京佑安醫(yī)院將通過公眾號和大家一起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關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yè)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jù),。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編纂時間】
2016-2020年(計劃)
【審議機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實施時間】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立法機關】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通過時間】
2020年5月28日
【立法經(jīng)過】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并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xiàn)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副秘書長,、發(fā)言人傅瑩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jīng)啟動,從做法上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總則的征求意見稿已經(jīng)出來,,預期6月份能夠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
2016年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nèi)容,,新增離婚冷靜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