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證和參與了自身免疫性肝病學科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
閆惠平
“自身免疫性肝臟疾病,、過敏性疾病都是富足白人的病,咱們國家沒有”,。二十多年前,就連從醫(yī)多年的肝病界老大夫都這樣認為,。1997年,,我赴德國學習,,在醫(yī)學免疫實驗室接觸到了出國前沒聽說過的一類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確,,在德國那個整潔優(yōu)美的城市里,,很少見到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患者,卻有許多患免疫或過敏癥的病人,。1998年回國后,,我問自己“我們的肝炎患者都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嗎?國人真的不易得自身免疫病嗎,?”我決定先建立自身抗體檢測技術平臺,,進而從臨床尋找答案。
熒光顯微鏡,,現(xiàn)在看來不大的設備,,當時醫(yī)院一臺都沒有,但它是我做診斷必須的儀器,。我只好一次次帶著臨床樣本玻片跑到北京醫(yī)院,、協(xié)和醫(yī)院,求助于同行,,借人家顯微鏡判定結果,。很快我就看到了顯微鏡下那些閃爍著綠色熒光,形態(tài)各異的陽性樣本,。有了,!佑安醫(yī)院發(fā)現(xiàn)自身免疫肝炎病人了!而且一例接著一例,。從此,,科研攜手臨床,我們幫助許多“不明原因肝炎”的病人找到了疾病原因,,得到了正確治療,。在醫(yī)院領導的支持下,一個小型自身免疫實驗室也誕生了,。事實證明,,中國人與西方人一樣會患有自身免疫肝病,只不過在大量病毒性肝炎的重壓下還沒有露出相貌而已,。此后的二十年間,,在黨和政府的努力下,我國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越來越少,,免疫相關性肝病卻越來越多走到了前臺,。
2005年,我榮幸地收獲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這也是北京佑安醫(yī)院建院以來獲得的第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此后我和我的團隊緊接著又獲批多項其他基金課題,,自身免疫肝病學科不僅有了檢驗和臨床的隊伍,科研也上升到一定高度,。2008年,,我有幸邀請到國際自身免疫肝炎組織主席,英國倫敦大學的Diego Vergani教授,,以及我在英國國王學院,、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免疫研究的老同學,回國參加了北京佑安醫(yī)院“自身免疫性肝病臨床研究中心”的成立儀式,。在這個儀式上,,時任院長李寧教授批準我們實驗室,與廖慧鈺主任牽頭的肝病臨床科室聯(lián)合成立了自身免疫性肝病臨床研究中心,,以促進科學研究與臨床更緊密的結合,,為自身免疫肝病學科發(fā)展打造了更大的平臺。在我牽頭創(chuàng)建這個學科的過程中,,我要深深地感謝莊輝院士和我的導師汪俊韜教授給予我的鼎力支持,。有了他們的教導和指引,我從一名普通醫(yī)生成長為研究生,,直至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導師,,成為承擔科研、教學和醫(yī)療重任的人才,,成為國內多個學術組織以及國際學術組織的委員,。是醫(yī)學前輩的精神鼓勵了我,是佑安醫(yī)院的沃土培育了我,,給予我創(chuàng)建自身免疫肝臟疾病學科的機會,,并扶持這個學科蓬勃發(fā)展,在國內國際有一定影響力,!
二十多年來,,這株學科之樹從萌芽到成長,雖然還不夠粗壯和堅韌,,可它的枝葉已經從北京向全國各地鋪開延展,,在青島、沈陽,、重慶,、石家莊、南寧,,呼和浩特等多個城市......從2005年至2019年,,作為大會主席,我們舉辦了十幾屆自身免疫肝病學術會議,,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我們傳播經驗,,宣傳普及,同時也汲取營養(yǎng),,在風雨中成長。2018年,,在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召開的科學技術獎勵頒獎大會上,我榮幸地代表科研團隊捧回了集二十年努力的自身免疫肝病研究成果之結晶,,那本鮮紅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證書,!
【我想對黨說】
作為自身免疫性肝病學科帶頭人,二十年的不懈奮斗,,讓這個學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造福了病人,,成就了自己,。歷史車輪飛速前行,中國共產黨建黨即將百年,,佑安醫(yī)院建院即將65年,,我也在醫(yī)院工作40年后退休了?;厥淄?,雖青絲霜染,仍初心不改,。希望致力自身免疫肝病的年輕一代接力奮進,,不畏艱險、努力創(chuàng)新,,將學科做好做強,,取得更出色的成績!